规划计划

民航业是国家确定的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民用机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既有运输机场,又有通用航空,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绵阳民航发展,对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投融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带动地区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十二五”时期,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大力推进民航快速发展,民用航空运输量强劲增长,机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运输保障能力、安全管理水平、服务环境和质量等有了显著提升,超额完成了发展规划目标,民航运输在区域性综合交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效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是全市发展进步的生动缩影,直接反映着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的步伐在加快,国际化程度在逐步提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机遇期。在新经济形势下,绵阳民航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优化航线布局,开拓市场运营,全方位提升口岸功能,进一步打开和拓展互联互通的空中通道,加快把绵阳机场建成区域性枢纽机场,不断提升科技城对内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助推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临空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的需要。为此,特编制此规划。

第一部分  “十二五”绵阳民航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绵阳机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完成了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市场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绵阳机场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新增航线13条,新增通航城市13个,新增航线里程19608公里,机场吞吐量排位提升13位。截止2015年,机场运营航线25条,通航城市26个,航线里程达到35571公里,与“十一五”末相比分别增长了1.08倍、1倍、1.22倍,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航线网络基本形成。“十二五”末旅客吞吐量达154.75万人次,较“十一五”末增长了2.68倍,年均增长25.54%;货邮行吞吐量12631.6吨(其中货物5312.8吨)。整个“十二五”时期,累计实现旅客吞吐量485.64万人次,比“十一五”时期144.32万人次增长了3.36倍。旅客吞吐量在全省13个民航机场中排名第2,在全国208个民用运输机场中排名从66位上升到第53位,机场排位显著提升,成功跻身百万级机场行列。

(一)安全基础更加牢固

“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改进安全管理模式,实行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内部监督检查,注重安全生产细节管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探索试行运行总监值班制度,形成《机场管理手册》、《机场使用手册》、《绵阳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手册》等安全管理体系;加大运行保障和安全整治投入,夯实安全基础,高质量通过了局方组织的安全审计和安保审计,实现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安全运行保障基础更加牢固。

(二)航空运输增长迅速

“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立足服务于“川西北地区1500万人口的次干线机场” 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倾力打造“航空入川新通道、入川航空旅游集散地”的思路和目标,稳定航线航班,采取“点对点”“串飞”“经停”等方式拓展新的航线航班,开展广泛持续的市场营销宣传,航空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

(三)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十二五”伊始,全面完成灾后重建总投资5700余万元的航站区助航灯光、强电、弱电、消防、暖通、候机楼离港大厅、高架桥等加固维修改造工程,为机场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较为牢实的硬件基础,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机场面貌焕然一新。“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总计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机场航站区环境整治、东南边坡治理、新建2座登机桥、飞行标志(标线)改造以及安检通道、特种设备及飞行区、安保整治项目等。运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作业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极大提升了机场的保障能力。

(四)服务品质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以建立“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宗旨,积极倡导“服务他人,幸福自己”的服务理念,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质量管理,切实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岗位服务质量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志愿者服务队,逐步健全了服务考核体系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绵阳机场的服务品质和美誉度。

(五)空地衔接逐步顺畅

随着地面交通和绵阳机场航线网络不断完善,吸引了周边德阳、遂宁、射洪、广元、汉中及国内多地公商务及旅游客人从绵阳进出港。成绵乐城际高铁正式建成通车,机场到火车、高铁站有直通道连接;直达机场的城市公交线路已有3条;空港巴士公司开通了到城区各个方向的机场快线;机场成立长途客运站,开通了到周边县市的长途班车,基本实现空铁、空地无缝衔接。

(六)管理水平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以“安全保障、提升服务、加快发展”为抓手,不断总结运营经验,强化内部管理,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明显增强,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七)非航业务大幅增长

“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大力实施“主辅并举,多元化发展”战略,立足主业,大力拓展非航业务,基本形成了道路客运、物流、传媒、旅游、石化、城市客运、物业管理、贵宾服务、食品、生物防治等多元发展的格局;同时,航空货运实行特许经营,旅行社探索托管经营,航空配餐积极推行混合所有制。机场非航业务总收入超过了航空业务收入,并对航空业务保障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二、通航事业加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拟实施低空开放和大力发展通航的契机,新成立了九州、科源、西部绵州等3家通航企业;积极争取将北川、三台、平武通航机场规划纳入四川省专项规划,北川通用机场已完成大部分前期工作,400米临时起降点已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两届通航飞行博览会;飞行学院绵阳分院飞行小时累计达到306,735小时,飞行起降架次达到951,854架次,绵阳通航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三、经济带动效应凸显

“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累计实现旅客吞吐量485.64万人次。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统计测算,民航投入和产出比率是1:8,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提供相关就业岗位5300-7000个。据此推算,“十二五”期间,绵阳民航产生的经济效益总值高达88亿元。同时,民航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功能得到大幅提升,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极大地改善了川西北地区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扩大了对外开放,提高城市品牌形象,很好地支撑了中国科技城建设和一年一次的科技博览会发展需要。

绵阳民航 “十二五”时期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同时,在发展中不平衡、不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1.助推区域经济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由于过去机场规划建设的局限性,与城市、交通等规划衔接不到位,与周边的物流园区等重要平台的规划建设缺乏同步性,其综合交通节点地位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机场周边净空保护、电磁环境等管理难度较大。

2.航线开辟成本太高。近年来,各地对航空公司运力和时刻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不断推高航线培育和发展的成本,成为困扰支线机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枢纽和繁忙机场进行“时刻拍卖”的改革,势必加重中小机场发展的负担。

3.没有基地航空公司。绵阳没有基地航空公司,在航线开发上存在明显弱势,目前机场航班全部是从对方城市飞过来,时段集中在上午和晚上,特别跨入百万级机场行列后,高峰时段航班过于集中使得安全保障压力倍增。

4.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航空运输吞吐量逐年大幅增加,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诸多新的挑战,亟需培养造就与市场竞争和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和员工队伍,进一步提高和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和保障人员,以适应发展成为现代国际机场的需要。

第二部分 “十三五”绵阳民航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民航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引擎,民航安全发展是永恒主题,中高速发展是必然要求,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协调持续发展是基本内涵。在经济新常态下,绵阳民航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也面对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和挑战。

一、运输机场

(一)从战略机遇来看,有五大机遇

第一,民航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带动绵阳机场发展。一是我国民航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根据民航强国战略规划,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机队规模等指标均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根据民航大众化战略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公民人均乘机将翻一番达到0.5次;境内旅游消费达到5.5万亿,人均出游率达到4.5次。低成本航空加快发展,可以很好地满足大众化的低成本出行需求。三是西部地区民航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民航发展快于东部地区的趋势更加明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推进西部地区发展提速,西部地区民航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四是国家政策支持民航发展。加快民航发展已经被提升到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地区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高度。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政策性文件,为绵阳民航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第二,区域经济加速增长推动绵阳机场发展。一是绵阳自身人口基础和经济条件较好。据国际民航组织预测,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美元(即24000元)以上,就会对民航业形成有力的支撑。在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绵阳科技城建设以及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加快推进的新形势下,绵阳及周边区域具有较大的航空需求;二是辐射区域内运输市场潜力大。按照民航2小时车程的服务半径标准计算,绵阳机场辐射范围包括绵阳市9个县市区,以及德阳、广元、遂宁、南充等部分,共20个县市区,整个辐射区人口达2000万,GDP达4000个亿以上,均占四川的四分之一,为绵阳民航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三是成德绵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促进绵阳民航发展。成绵乐高铁的开通,拉近了成都群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成德绵区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区域内枢纽机场容量全面饱和,绵阳机场作为成都城市群辅助机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关联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绵阳机场发展。一是航空旅游迎来大发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旅游产业定性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支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这些政策措施将释放更多的休假需求,航空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二是地面交通配套设施日益健全。随着绵阳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的实施,绵阳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将全面提速,“十三五”期间,成西高铁、成兰铁路,绵九高速、绵中高速、平广高速、绵西高速等将建成通车,加上已有的成绵、绵广、绵遂高速及成绵乐城际快铁,将为绵阳民航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地面配套体系支撑。绵阳到四川各大景区的地面交通都在1-2个小时内,旅客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三是科技城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绵阳优势产业基础扎实,每年举办的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国内外众多商贾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新技术、会展经济、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民航加快发展。

第四,行业协调发展和运力增长为绵阳机场发展提供机遇。 “十三五”期间,一方面国家民航局在强化枢纽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行业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支线机场利用率,为支线机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预计到 “十三五”末,民航运输机队规模平均增速达到10.8%,飞行员供需矛盾也将得到缓解。航空运力的快速增加,为非干线机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五,枢纽机场容量受限为绵阳机场发展打开新的机遇窗口期。成都双流机场已成为除北京首都机场以外的全国第二大繁忙机场,目前容量日趋饱和,不仅国内航班增加受到限制,国际航线增长同样受到制约,这种情况在“十三五”期间难以有效缓解。而成都新机场预计需要5年左右才能建成使用,这为绵阳机场未来五年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窗口期。绵阳机场作为四川第二大机场,成绵高铁半个多小时距离,可以作为双流机场的容量补充,利用同城优势,很好地承接成都近期无法消化的航空客流,借机实现超速发展,既服务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又辐射川西北地区,发展国际航线航班,开辟四川新的航空出入境通道,有利于巩固和提升绵阳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六,绵阳机场自身积累了良好的运营和发展经验。尤其是经过了5.12特大地震救援中连续多天超强度保障的检验,充分体现了绵阳机场扎实的安全运营保障能力,近几年通过大力抓发展,使旅客吞吐量始终保持20%以上增速。通航14年,机场内部管理日益完善,服务质量逐步提升,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为绵阳机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二五”末,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54万人次,成为四川第二大机场,开通航线已达25条, 通航城市26个,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布局,是全国百万人次机场中开辟航线最多的机场,绵阳机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在行业内的关注度逐步升高,为今后绵阳机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从面临的挑战来看,主要有四大挑战

一是机场发展空间受限。目前机场跑道容量已超过设计的2.5倍,航空旅客运输预计在2018年超过设计吞吐量,届时,绵阳机场将全面饱和,难有发展空间。

二是保障能力亟待提升。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后,由于航班结构较为特殊,给运行保障带来新问题,停机坪、停机位、候机楼等相关保障设施明显不适应快速发展需求。

三是面临高铁分流冲击。成绵乐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高铁站点直接进枢纽机场内,绵阳到枢纽机场时间将缩短在1小时之内,将对我市航空客源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加之成西、成兰客专建成通车,将直接冲击绵阳至西安、兰州等航线。

四是相邻机场竞争激烈。枢纽机场的“虹吸”影响长期存在,其机票价格洼地优势,会分流绵阳航空客源,同时,周边机场所在地政府高度重视民航发展,纷纷加大了对民航业的投入,高额补贴争夺运力,低票价吸引客源,对我市民航发展同样存在袭夺效应。

二、通用航空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通航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一)从战略机遇来看,有三点

第一,通航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通用航空的发展,根据我国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估算,未来20年我国通用飞机市场需求超过10万架,价值超过4万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通用飞机将达5000架。

第二,各地政府重视通航发展。民航业的集聚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民航局与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期间,要将其作为推动行业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航涉及冶金、制造、电子、农(牧)业等诸多领域,各地政府异常重视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第三,航空配套产业基础较好。绵阳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航空配套产业基础好,在全川甚至国内都具备明显优势,可以为通航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从面临的挑战来看,主要有两点

一是低空开放进度缓慢。低空空域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主要区域,虽然国务院《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意见》已颁布4年之久,但是具体措施一直未正式出台,是制约通航市场发展的瓶颈。

二是建设进度仍然滞后。四川省通航机场规划迟迟未予发布,业主单位无法申请立项,致使工程建设推进十分缓慢。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绵阳民航的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大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增强改革意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加快建设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要求,满足绵阳“两个一号工程”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持续安全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动力,统筹发展运输机场与通用机场,合理配置航空资源,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机场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参与交通攻坚大会战,助推绵阳科技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成渝经济区及川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提高航空运输的综合效益,以建设布局优化的民用运输网络和通用机场为根本,发挥民航快速、高效、安全的运输优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安全。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加强资源整合,着力建设机场安全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高效应急救援机制,切实提高民航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适应国防、交通战备、应急救援、运行保障能力的需要。

2.坚持整体推进、适度超前。机场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公路、铁路等轨道交通规划相衔接,与航空业务运营、航线网络结构优化以及空域管理等相适应,统筹资源,整体谋划,稳步推进。由于建设周期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规划建设宜适度超前。

3.坚持条块结合、统筹发展。机场的建设与发展,要依靠上级政府部门及民航主管部门的支持,条块形成合力。坚持机场布局统筹规划,分级建设的原则,提高建设水平,创新管理体制,整合资源、探索营运模式,实现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1.建成国际机场。到2020 年,通航城市达30个,旅客吞吐量达到260— 300万人次,较“十二五”末翻一番。货邮行吞吐量达到2万吨,年均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增幅为12-15%和15%。

2.建成1个以上通航机场。到2020年,在北川、三台、平武建设一类通用机场。

3.完成机场迁建规划选址,机场迁建前期工作有序准备。

四、“三大”总任务

1.确保持续安全和较快发展;

2.积极推进通航机场建设;

3.研究规划机场迁建工作。

五、分类目标任务

按照以上总体目标、紧紧围绕 “三大任务”,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一)绵阳机场

1.基本功能定位:把绵阳机场建设放在全省乃至西部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定位和谋划,努力把绵阳机场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区的中大型机场和川西北区域性航空枢纽”。

2.投资计划:扩建停机坪、增加停机位,投资估算7200万元;改造T1航站楼,投资估算3000万元;新建15000~18000㎡的T2国际航站楼,投资估算16500万元;T2附属设施建设,投资估算4890万元;新建货运仓库,投资估算1500万元;配套保障设施设备及特种车辆,估算投资3500万元;计划总投资约4.1亿元(规划建设投资计划表附后)。

3.主要任务

(1)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机场服务保障能力。为解决机场设计容量饱和的问题,按照“近期抓扩建,远期抓迁建”的思路,分步骤提升保障能力。第一步,立足于现状,挖潜扩能。重点扩建400×100平方米停机坪及消防等相关附属设施,增加8个停机位;扩大T1航站楼候机区面积,将贵宾室迁至3楼,增加3条安检通道;新建3000平方米货运仓库;增添特种车辆,配套设施设备等,满足250万人次左右的保障需求;第二步,新建15000~18000㎡的T2国际航站楼,同步推进开放航空口岸配套设施建设等,全面提升机场保障能力,以满足旅客吞吐量达到500万人次的需求。

(2)完善航线网络,为未来持续发展赢得先机。抓住当前机遇,抢占枢纽机场时刻资源,紧紧围绕科技城建设,加快航线航点布局。重点发展低成本航空、旅游航线航班,形成“价格洼地”,稳固四川第二大机场地位。创新发展手段,利用绵阳所处地理位置为中心点,大力发展经停航线,力争在2018年前,实现到国内省会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航线均有航线覆盖,增强绵阳对外的航空通达性和便捷性。

(3)开放航空口岸,推进国际机场建设。为适应绵阳科技城建设和每年度科博会的需要,加速绵阳与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融合,积极推进开放航空口岸,开通国际(地区)航线,建设绵阳国际机场,将开放航空口岸与国际航站楼建设同步推进。

(4)引进基地航空,解决发展航线的运力支撑。当机场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如果仅靠外地机场始发航班过来的单一航线经营模式,经营发展将不能持续。一方面在新开航线上会处于弱势,另一方面将导致高峰时段航班过于密集,安全保障压力增大。因此,必须积极引进航空公司进驻或在绵摆放过夜飞机,甚至合作组建绵阳地方航空公司,从根本上解决绵阳民航运输的运力支撑问题。

(5)深耕航空旅游,增强航线航班的稳定性。围绕倾力打造“航空入川新通道、入川航空旅游集散地”的思路和目标,整合各方资源,积极依托有实力的旅行社,共同拓展航空旅游市场,加大对航空旅游团队的支持力度,发挥旅行社的组团功能,提高航线航班的客座率,增加旅客吞吐量,逐步稳定航线航班,实现机场内延式发展。

(6)大力发展非航业务,为主业发展提供有力补充。完善对子公司的监管,加大对子公司的引导,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引资本与转机制结合起来,把产权多元化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商业模式为导向,积极探索业务合作、产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新模式,以管资本为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做大做强非航业务,成为主业的有力补充。

(7)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质量体系建设,服务是发展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为他人服务,为自己造福”的理念,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机制,增长服务技能和本领,注重服务态度和细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优化乘机环境和服务流程,抓好大面积航班延误不正常航班保障服务,树立绵阳机场窗口形象。

(二)通用航空

1.基本功能定位:结合绵阳辖区县市地理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际,逐步形成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通用机场网络,以服务全市抢险救灾、应急救援、森林防火、专项作业、空中游览、航空教育培训及飞机研发、制造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建设投资计划

到2020年,建设北川、三台、平武一类通用机场,每个通用机场计划投资约5亿元,总投资约 15亿元。

3.主要任务

(1)积极走访各县市区,加大通航机场建设协调力度,规划通航点建设,既可以形成对通航产业支撑,又可以分流部分飞行训练量,为运输机场迁建前赢得发展空间,缓解军民训三方使用矛盾。

(2)结合各区县经济、旅游、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森林公园的空旷地带和重点乡镇院坝,以较少的投资改造建成30-40个直升机起降点,形成低空飞行网络。

(三)机场迁建

1.迁建规划。“十三五”期间,绵阳机场将全面饱和,现机场距离城市太近且已无扩建和发展空间,机场迁建十分必要。着眼于解决军民训三方长远发展及绵阳城市发展问题,提前谋划,积极推进绵阳机场迁建工作。

2.迁建选址。加快做好迁建选址规划,尽早启动迁建选址,对迁建用地加以保护,同时,对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新机场未来展留足空间。

第四部分  主要保障措施

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长期持续安全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和发展的前提,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切实做到“四个服从”,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管,提高绵阳民航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不懈抓好空防安全、运行安全和食品安全,做好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运行指挥调度,增强与空管、区调的协调能力,提高机场正点率。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修编安全管理规范,优化作业流程,整合提升绵阳运输机场和通用航空安全服务平台,优化安全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确保绵阳民航实现长期持续安全。

二、尽早谋划入规,积极争取项目进盘

涉及机场建设项目,一般都是申请难度大、审批层次高,项目周期长,同时,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规划紧密衔接。因此,无论是运输机场扩建、开放航空口岸、机场迁建还是通航机场建设,需提前谋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上争取与协调,争取早日将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战略规划,确保项目如期实施。

三、加强资金筹措,推动运输机场加快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把绵阳机场建成区域性枢纽机场的决策部署,加快航线布局,扩建南郊机场,建设国际机场,组建基地航空公司,已经成为有效推动绵阳机场快速持续发展,优化改善绵阳区位条件,巩固绵阳对外开放优势的重要任务。对已纳入市委市政府规划的重大项目,要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并全力争取在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财务投融资功能,强化与各级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资金筹措,确保落实到位,为绵阳机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

四、推进通航建设,助推临空产业发展。

构建以运输机场--南郊机场为龙头,北川、三台、平武等新建通用机场为补充的民用机场格局;初步形成以南郊机场为中心,外加3个通用机场和若干个通航点形成的低空飞行网络;助推临空产业发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增强机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五、空地无缝衔接,融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紧紧围绕绵阳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交通大会战,推进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助推机场与高铁、高速公路、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完善南郊机场周边区域的综合交通网络;尽早启动迁建选址,超前谋划绵阳新机场与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推进,强化机场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枢纽功能,提升机场集疏运效率,扩大机场辐射范围,增强机场竞争力。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强有力的制度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机场发展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内部改革,加强人才队伍规划,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引进力度,强化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战略储备,培养造就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激励和竞争的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缩小与国际机场的差距,以适应绵阳民航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国际机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