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十二五”时期,是绵阳民航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绵阳机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绵阳机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依据绵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中国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结合四川机场布局和绵阳机场实际,围绕绵阳机场建设与发展,阐明发展思路,明确主要目标,确定重大任务。

 

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绵阳机场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绵阳机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完成了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绵阳机场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市场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运行保障持续安全。“十一五”期间,绵阳机场狠抓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制度,完善安全设施,相继通过了民航安保审计和安全审计,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基础,使职工的安全观念有了进一步增强,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确保了机场持续安全。

——机场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十一五”期间,绵阳机场坚持“服务于川西北地区1500万人口的次干线机场”的市场定位,开展了广泛持续的市场营销工作,努力发展市场,稳定航线航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开展了机场发展战略的研究,将机场发展规划写进了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决定。“十一五”期间,绵阳机场累计实现旅客吞吐量144.32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56.8%

绵阳机场“十一五”航空业务量情况

年度

航空业务量

开通航线

旅客吞吐量()

货邮吞吐量()

飞机起降架次

2006

146335

2020.0

1296

北京、上海、广州

2007

230265

2979.0

1930

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昆明

2008

208442

3805.8

2426

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昆明、深圳

2009

280903

5391.6

2897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深圳、三亚

2010

577236

78394

5876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深圳、三亚、杭州、武汉、长沙、昆明、丽江、济南、郑州

——机场保障能力显著提升。2008地震后,针对地震毁损情况,绵阳机场开展了科学重建,争取了国家民航局对绵阳机场项目的立项和下拨资金5700万元。通过灾后重建,绵阳机场安全硬件基础更加牢固、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服务流程更加顺畅,为机场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较为牢实的硬件基础,

——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绵阳机场以建立“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宗旨,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理念,规范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完善候机楼服务设施,新增商务贵宾室,提升了机场服务档次。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绵阳机场运行安全顺畅,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员工队伍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客源市场不断拓展,为绵阳及其周边地区的公务出行、旅游度假、商贸往来、外出务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空中交通运输服务,为进一步促进绵阳乃至川西北地区的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5.12特大地震中开辟了“空中救援通道”,在保障正常民航运输班次的同时,还集中保障了救援专机、直升机、民航运输机的安全顺畅,为抗震救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中小机场的多项纪录。

“十一五”时期,绵阳机场发展中不平衡、不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市场竞争激烈,航线不稳定,大部分航线亏损,需要政府补贴。二是安全运行压力增大,军、训、运三方协调难度加大。三是空地衔接不畅,辐射作用不明显,未能有效实现无缝对接、快速换乘,机场辐射作用受局限。四是专业技术力量和保障人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充实。

 

第二章  “十二五”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期,绵阳机场的发展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判断内外形势,绵阳机场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快速增长仍是我国民航未来五年阶段性基本特征。“十二五”期间是国家全面实施“民航强国战略”的起步阶段,国内民航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国务院《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的出台以及国家对中小机场和支线航空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中小机场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绵阳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科技城,“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经济总量逼近1000亿元大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同期,民航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34.5%,是GDP增速的2.2倍。预计“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国家科技城战略将实现战略性突破,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产业集群率先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绵阳在西部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根据经济增长与民航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预计“十二五”期间民航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速度在15%-25%之间。此外,绵阳机场覆盖了绵阳、德阳、广元、遂宁4个市、20余个县(市)区约1500万人口,庞大的地区人口资源为绵阳航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民航关联产业快速发展。绵阳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是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与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得主要节点,未来可借助“两弹一星”红色旅游和李白文化、羌蜀文化、北川地震纪念馆等历史文化旅游,与九寨沟的自然旅游风景旅游交相呼应,共同打造集自然风景和历史人文于一体的川西北旅游目的地,形成九寨和绵阳“一进一出”的航空旅游通道。绵阳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造辐射川西北、面向全省、融入全国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建设四川重要的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和川陕甘交界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民航与旅游、贸易、物流相互促进,航空运输潜力巨大。

成绵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通过,“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成绵区域一体化的建设,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率先发展并起到支撑、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绵阳是成渝经济区的西北部中心城市,随着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发展,交通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区内航空需求将快速增长,绵阳机场作为成德绵经济区内的机场,机场辐射人口增加,潜在市场扩大。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绵阳位于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三大城市构成的“西三角”区域之内,随着绵阳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绵阳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将为机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地面配套体系支撑,机场综合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凸显。

与此同时,绵阳机场的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空防安全、地面安全的压力日益增大,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影响机场持续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一是运力增长受限和时刻资源制约。近年来,国家民航局对民航的发展速度进行了调控,对航空公司运力增长和分公司设立进行了限制航空公司经营策略进行了调整,由于航油上涨等因素,航空公司的航线合作成本越来越高,我们投入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今年以来各地对航空公司运力的争夺更加激烈,航空公司运力普遍紧张,时刻问题更是制约机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将限制我们的发展速度。

二是航空客源市场竞争激烈。“十二五”期间,成都机场和重庆机场二跑道将会投入使用,成绵轻轨预计2012年通车,将对我们的客源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加之周边广元、南充机场的发展和遂宁机场的建设,也会锁定当地的部分客源。

三是机场运行管理协调难度增大。过夜飞机的入驻,给运行保障带来新问题。“十二五”期间,空军将入驻绵阳机场开展训练,民航飞行学院的飞行训练任务也越来越大,三方结合的共用机场,空域矛盾也将更加突出,其管理难度、协调难度也将进一步增大。

四是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与旅客的要求还不适应,管理体制机制、经营管理等需要完善和加强,机场管理、市场营销和专业技术人才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提高。随着吞吐量的增加,机场现有设施设备也需进一步充实。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综合判断行业和市场形势,绵阳机场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绵阳机场的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绵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绵阳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绵阳民航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的基本功能定位为主要为绵阳市及邻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航空运输服务;成都都市圈的二线机场,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中型(次干线)机场和川西北地区的航空次枢纽机场;是四川第二空中通道、成都机场的优选备降场和应急备用机场、国内入川航线旅游的中转及接续机场。

绵阳机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个加快”和“一枢纽、四中心、六基地”建设,以服务于绵阳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中质与量的关系,全面实施“一个战略”,着力构筑“两个发展平台”,努力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实现绵阳机场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实施“一个战略”:即实施“主辅并举,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在抓好航空运输产业的同时,下大气力发展非主营业务,使绵阳民航业形成“主业扭亏,辅业增收,结构合理,整体推进”的发展局面。

着力构筑“两个发展平台”:一是构筑航空运输发展平台,努力开发航空市场,增加航线、航班;二是构筑以民航实业为投资主体的发展平台,围绕主业发展,积极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搞好资本运营,选准优势行业(例如成品油经营、空港巴士、机场出租车、汽车修理、机场广告、旅游、票务等),进行多元化投资与合作,为主业发展提供活力支撑和服务保障,推动民航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努力实现“三步走”工作目标:第一步以“做大主业,做强辅业”为目标,构筑航线网络布局,拓展辅业发展领域;第二步以完善航线网络为目标,形成规模效益、基础扎实、稳步增长;第三步民航主辅营齐头并进,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节  主要目标

2015年,绵阳机场航空运输持续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航空市场快速发展,建设成为川西北航空次枢纽、四川第二大机场,在绵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区域内经济社会的贡献明显增大。

——航线网络较为健全。以稳定巩固现有航线航班,完善网络为主线,逐步形成绵阳机场较为完善的航线网络布局,改善绵阳及周边地区的航空通达性,缩短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和主要省会城市的时空距离,实现绵阳与全国重要区域和城市23小时的航空通达。

“十二五”航线规划

地 区

  线

华东地区

上海、杭州、南京、济南

西北地区

西安、乌鲁木齐、兰州

中南地区

广州、深圳、厦门、三亚、武汉、长沙、郑州

华北地区

北京、石家庄、天津、太原

东北地区

沈阳

西南地区

昆明、贵阳、拉萨、九寨、丽江

 

——客流吞吐量取得较大突破。“十二五”期间实现旅客吞吐量按20%以上的平均速度增长,确保2015年实现客流吞吐量140万人次,力争实现160-180万人次。

——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扩建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项目;新增登机桥、货运区工程、停车场等项目;改造更新特种车库、安检通道等项目,新增场道、机坪应急救援等特种车辆、专用设备,使机场保障能力能够适应日益增加的吞吐量的需要。

——辅业规模逐步扩大。2015年,基本形成机场客运、机场物流、机场传媒、空港巴士、机场旅游、机场石化、空港出租、空港物业、贵宾服务、汽车修理服务、航空配餐、蓝天生物防治空港酒店等相关衍生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实现辅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毛利润突破2000万元,使辅业成为主业的有力补充。

——管理体制逐步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能够适应机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员工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明显增强,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建设和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能打硬仗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员工队伍。

 “十二五”时期绵阳机场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2010

2015

年均增长

业务规模

旅客运输量(万人次)

57.7

140

18%

货邮吞吐量(吨)

7839

15000

15%

发展质量

航班正常率(%

90

>85

-

载运率(%

69.8

>70

-

航空地面事故万架次率(%

0.05

0.05

-

保障能力

保障起降架次

5336

24000

35.8%

 

第四章   主要措施

“十二五”规划是绵阳机场未来五年建设与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体机场干部职工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的实施,需要全体机场员工的共同努力。

一、坚持做好安全工作,提高持续安全水平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和发展的前提,要努力提高安全监督管理、安全保卫、应急救援能力,确保机场持续安全。一是要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充实完善《运行保障综合考核奖惩办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细化监督部门安全监督职责和管理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加强重点岗位的监管力度,严格机务维修、安检、值机、配载、电工和场道维护等重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落实奖惩机制,严格无后果违章处罚力度,提高隐患整治效率,将风险管理理念纳入机场日常运行,使机场风险状况控制在确保安全范畴,杜绝航空地面事故征候发生。二是努力提高机场空防安全水平,严格内部人员管理,加强控制区、道口、围界和控制区通行证件的管理,严格不停航施工管理,把好旅客、货邮安全检查关,杜绝违禁品登机,进一步完善《绵阳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绵阳机场危险品运输管理手册》,制定《绵阳机场防止非法入侵联动方案》,按照三类安全保卫等级机场配备航空安全保卫设备设施,加强鸟击防范,做好电磁环境保护和高层建筑审批工作,适时开展航空保安评估。三是提高机场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与绵阳市政府应急办、绵阳市协议单位和驻场协作单位的联系,完善各部门分预案,加强人员应急知识、方案的培训,深入推进兼职应急队伍建设,组建一支以各岗位退伍军人、青年员工为骨干的综合性兼职应急队伍,配齐备足防洪、医疗、消防等应急救援物资,适时修改完善并组织《绵阳机场应急救援计划》、《大面积航班延误预案》、《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绵阳机场离港系统应急预案》等方案的演练,提高机场应急处置能力

二、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增强机场服务保障能力

根据民用机场设施设备配备相关标准并针对绵阳机场运行10年的实际情况,结合绵阳机场航班时段分布不均衡对设备设施配置的要求,为满足机场未来发展的需要,需对机场分阶段实施必要的改扩建,提升设备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共需投入51117.05万元。一是扩建机场跑道和滑行道及相应助航灯光、围界边坡等附属设施,提高飞机起降的安全裕度,满足更大机型的起降要求,项目估算投资5562.35万元。二是扩建停机坪、登机桥、安检通道、VIP候机室、货运仓库、地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估算投资9965.3万元。三是更新和改造特种设备、特种车库估算投资10076.4万元。四是建设航空配餐用房、机场商务中心、培训基地、旅客转运集散中心、营销基地、不正常航班保障基地等,估算投资25513万元。

三、大力拓展航线航班,提升绵阳航空通达

1.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奠定航线发展的运力基础

基地航空公司的引进,事关航线运力的保障与航空枢纽的建设。机场要实现规划的年旅客吞吐量目标,至少需要引进1家基地航空公司进驻绵阳机场。当前要着重抓好与四川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做大做强川航绵阳基地,促进川航在绵阳机场建立基地分公司,为绵阳机场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大力发展航线航班,增强航线网络的广泛覆盖

一是以重点稳定巩固现有航线航班为主,保证现有航班正常运行,抓好销售和宣传工作,积极协调航空公司价格舱位的投放,不断加大市场营销宣传力度,切实加强与有实力的旅行社合作,努力提高航班客座率和收益水平。二是力争加密和调整现有航线航班,为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增加现有成熟航班的班次。三是加强与其他机场、航空公司和旅行社合作,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辟新航线。四是针对支线机场客源分散的特点,坚持直航与经停兵种,探索新的航线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中转联程、经停航线,提高机场的航空通达性。

3.积极发展航空旅游业,大力拓展客源市场

一是以华北、华东、华南、东北、西北和中部地区航线航班为通航点,抓住背靠九寨的机遇,把绵阳机场打造为中转站和经停站,为九寨客人提供空中和地面的服务范围。二是抓住川西北经济快速发展,外出旅游人群不断增多的机遇,充分发挥旅行社的组团功能,汇聚本地区航空旅游客源,经由绵阳机场进出港,避免绕行成都机场,把绵阳机场打造为旅游集散地。三是借助建设地震遗址旅游目的地的机遇,采取市场、社会、政府行为等多种手段,加大异地客源市场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吸引异地航空客源。

四、切实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机场服务水平

提供优质服务不仅是机场业务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旅客忠诚度、满意度的切实之举。十二五期间,绵阳机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要进一步改善绵阳机场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来留住旅客、扩大市场。

1.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要树立服务的主动意识,把旅客当成自己来对待,体会作为一名旅客想要得到的服务、想要体验到的感受;从旅客的角度出发,反思和查找日常工作中的不足;结合岗位,探索有待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将岗位工作与旅客服务有机结合;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

2.切实做好“两个转变”

两个转变,即从现行的以业务需求为核心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转变、从以现行的方便管理为目标向以优化服务为目标转变。着力“两个转变”,需要对现行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重新设计,改变现行管理模式,改变以往为了管理而管理的方式,从顾客的角度,从优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来设计业务流程,推动机场安全运行、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实现机场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3.健全服务考评和监督检查体制机制

要加快制定和完善能够适应当前服务需要的考评机制,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程序,使机场服务更加规范统一、标准有序,使服务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要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将服务质量、水平与个人收入合理挂钩,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实现管理和服务齐头并进,共同推进服务出实效。

五、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优化人才资源结构,提升机场管理水平

1.深化内部改革,优化队伍结构

强有力的制度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机场发展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造就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深化认识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人才队伍生机与活力。一是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二是以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在依照法规和政策基础上,反映机场现状和历史,体现风险、责任、技术和业绩,全员参与,体现公开、公平、竞争和择优,分配制度改革要积极稳妥推进,稳定基数、改革增量,体现适度的层级差距,逐步改善收入过分平均的问题,并进一步研究正式员工和聘用人员的薪酬差距,体现同工同酬、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劳动用工制度上要加大使用劳务派遣工力度,“十二五”期间达到30%--40%的劳务用工比例;三是加强机场员工队伍的培训,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和优质服务能力;四是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充实运行保障和营销队伍,提升运行管理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确保持续安全、优质、高效运转。

2.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制度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通航十年的运行管理,已为我们积累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我们要根据机场实际,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解放思想,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场内部财务、人事、后勤、监督、考核等管理体系。

广大干部职工要立足本职,恪守职责,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全力执行管理规定;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学习,促进业务技能再提高;要从细节出发,注重积累观察,探索岗位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认真查找、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要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要大力创新实践,学习先进模范,积极谏言献策,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六、依托机场积极发展衍生行业,促进主业辅业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本着做大主业、做强辅业的发展思路,立足于机场,依托主业,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非航业务新的发展领域和投资方向,进一步理顺辅业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主辅剥离,介入优势行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整合资源,壮大辅业资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突出专业化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辅业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下属各公司要按照“立足实际、逐步推进、责权明晰、目标管理”的管理原则,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根据辅业公司垄断性和竞争性特点,适当降低机场公司在部分公司的持股比例,扩大辅业公司的资产规模,提高辅业资产质量和整体获利能力及水平。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社会招聘、内部竞聘、竞标等方式,多渠道选拔和吸引经营管理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重点改进公司绩效评价和负责人业绩考核方面的制度,建立符合各公司实际的评价指标。要完善风险防范和监督控制机制,加强对重要财务指标变化的监控,加强对经营性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分析,加强对重大经营事项的财务和法律风险评估,形成完善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要加快人才培养,培养出一支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同时加强对重要经营管理岗位的人才梯队建设。

集团公司要进一步明确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利等关系,加强对下属公司的监督与考核,着力解决辅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